html模版有史以來最悲催的成功創業者 Uber創始人辭職
原標題:有史以來最悲催的成功創業者 Uber創始人辭職

據紐約時報,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辭去CEO職務。

按照段子的說法:沒有CTO,沒有COO,沒有CFO。現在,連CEO及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也辭職瞭。“Uber達到瞭有史以來最接近‘無人駕駛’的境界。



這讓Uber目前接近700億美元的估值似乎受到瞭威脅。Kadhim Shubber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是這樣評價卡蘭尼克的:有朝一日,當回首卡蘭尼克這段像燃燒過的飛機殘骸般的職業生涯之時,我們或許會問:如此缺乏基本的人類和企業倫理的一個人,究竟是怎樣被允許經營一傢公司這麼久的?

此前多傢媒體報道稱,Uber(優步)董事會召開會議,討論公司創始人、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及其親信——首席商務官Emil Michael的去留前景。

傳奇創業者——卡蘭尼克?

Uber公司的CEO卡蘭尼克被媒體成為全世界最大膽、最能拼、最有爭議的創業者。

他大學輟學,創立瞭世界上第一個P2P文件下載資源搜索引擎——Scour網站。然而,2000年,網站被好萊塢29傢公司起訴侵犯版權,並索賠2.5億美元。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Scour.com支付瞭100萬美元後宣告破產。

第一次創業失敗之後,卡蘭尼克選擇瞭二度創業。但公司開到半路又遇到麻煩,合夥人企圖帶著開發團隊跳槽到索尼,最大的投資人、NBA達拉斯小牛隊的老板也要求撤資。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裡,卡蘭尼克搬回母親傢裡“啃老”。由於沒錢,他甚至在租來的汽車裡睡覺,在附近賭場的衛生間裡像流浪漢那樣洗澡。

2007年,卡蘭尼克的事業終於有所起色,一傢技術公司出資1900萬美元將卡蘭尼克的公司買下。到2009年,卡蘭尼克與朋友遊台中申請商標代辦玩時因為難於打到車而萌生瞭開發手機打車軟件的想法,由此創立瞭Uber公司。短短幾年後的今天,Uber已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估值超過700億美元。

但媒體爆料,卡蘭尼克個人脾氣糟糕。今年他在乘坐Uber專車時,和抱怨公司政策的專車司機發生口角,卡蘭尼克報以粗口,引發瞭外界大量批評。最終,卡蘭尼克對外道歉,表示自己“仍然需要成長”。(來源:華爾街見聞)

延伸閱讀:

從狼性競爭到「被迫休假」,Uber 創始人做錯瞭什麼?

作者: 宋德 來源:極客公園

編者按:Travis Kalanick 太忙瞭,Uber 的市值漲得飛快,他顧不上報紙網站上密密麻麻的流言蜚語,但這次,「被休假」之後,Kalanick 終於有瞭時間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瞭。

本文編譯自 Wired,原文標題「Travis Kalanick and the Last Gasp of Tech's Alpha CEO」,有刪改。

好萊塢是絕對不會放過 Travis Kalanick 的。

等到他們為這位 Uber 的創始人兼 CEO 樹碑立傳的時候,那些想象力日益匱乏的編劇們恐怕得把真實的故事寫得簡單些,這樣聽起來可能會更可信一點。

單單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與 Google 就知識產權打官司,同時因內部使用的追蹤技術被政府找麻煩,又因性騷擾事件被辭任的女員工指控,還被媒體戲稱為「西華爾街最有毒的工作環境」,Uber 經歷瞭其他科技公司「一輩子」都經歷不瞭的負面新聞打擊。

於是,占瞭科技圈半年多頭條的 Uber 不得不找來瞭前美國司法部長 Eric Holder 對公司的政策和文化展開獨立的調查。

在持續數周的調查完成後,上周二上午,Uber 董事會在舊金山的總部召開瞭一次全體員工大會,會上董事們公開瞭 Holder 的調查結果:一份長達 13 頁的報告。Eric Holder 在文件中為 Uber 提出瞭一系列解決企業文化問題的建議,包括將 Kalanick 的權力分散下放給一位首席運營官等,不過目前 COO 的職位和其他十多個核心管理層的職位一樣,都還處於空缺的狀態。



(圖源:Fortune)

就在會議召開之前,Kalanick 給全體員工發瞭一份內部信,在郵件中他表示自己因母親去世需要休假一段時間,暫時沒有回歸的打算,他希望通過這次休假,調整好狀態,讓自己更有能力領導一個全新的 Uber。

「我們走到今天這步,說到底責任還是在我一人身上……所以如果我們想要 Uber 進入 2.0 的時代,我也需要把自己升級到 2.0 的版本,成長為一個公司需要的、配得上你們的領袖。」Travis 在這封發給 14000 人的郵件中寫道。

雖然 Uber 看起來非常想要和 Kalanick 的個人風格劃清界限,但他們似乎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就在周二的那場員工大會上,董事會成員之一 David Bonderman 在討論性別歧視問題的處理辦法時,有意無意地說瞭句帶有性別歧視性質的話——女人越多,閑話越多——隨後這一言論伴隨著 Uber 的頭條見諸報端,David 也在幾個小時後被迫引咎辭職。



(辭職的 Uber 董事會成員 David Bonderman;圖源:Recode)

但就算把這些事和 Kalanick 這麼多年來經歷的醜聞打擊聯系在一起,它們對這位創始人的在公司的地位依舊毫無威脅——「超級投票權」保證瞭 Kalanick 在公司內部的絕對地位,此外,矽谷同行和同事對其苛刻冷漠的管理手段的漠視也是致使現狀的原因之一。

史上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台灣註冊商標查詢

「Uber 的故事非常讓人著迷,」科技行業研究機構 CBInsights 的 CEO Anand Sanwal 說道。「傲慢的創始人從這個發展緩慢、固守成規的行業中走出來,改變瞭遊戲規則,創造瞭一個深受大眾喜愛又極具價值的產品。」Sanwal 認為 Uber 的成功除瞭得益於網約車這種新奇的好點子以外,公司高層優秀的執行力也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種膽大妄為的作風也為 Uber 帶來瞭一定的風險。「Uber 招來瞭許多優秀的人才,募集到瞭羨煞他人的資金,在擴大其打車服務疆土的同時,還踏入瞭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等等技術前沿的領域,然而在取得這一系列的成就之後,它轉向瞭監管機構和競爭對手,並伸出瞭中指……」



(Uber 內部工具:上帝視角;圖源:Forbes)

就連 Kalanick 自己的員工都對他寬容有加,甚至會袒護他有些過分的言行和策略。「在我最初加入 Uber 的時候,我當然知道他的這些不正當手段,」一位前女性員工對《連線》說道,「但我並不在意,因為我覺得這是具有競爭性的表現,我曾對一位高管的猥瑣行為不予理睬,並且默默告訴自己,隻要還在那工作,我可以改變些什麼。我不停地暗示自己說這些骯臟陰暗的做法是所有公司私底下都存在的。」

但每個人都有底線,「後來 Susan Fowler 的事件發生瞭,」這為女員工說道,「Uber 的傲慢與放肆被同樣無情地摧毀瞭。」

隻為勝利的「狼性」文化

Uber 出現在一個科技行業被過分關註的時代,人們對科技公司日益增長的權力和財富充滿瞭擔心。但 Kalanick 從來沒有對時下的文化做出讓步,在這樣一場經濟繁榮中,Uber 恰恰體現瞭矽谷資本主義者最典型的特征——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

現在看來,毫無疑問 Uber 是改變瞭世界的,每個公司都想要成為其行業裡的「Uber」,這樣的成功導致瞭對創始人的過分崇拜。

Kalanick 曾經的兩傢創業公司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影響,但 Uber 的崛起讓這位 40 歲的 CEO 走進瞭自己的萬神殿。就算存在著嚴重的大男子思想,他還是收獲瞭這一切的榮譽。在 2014 年 GQ 對他的采訪中,Kalanick 表示如果用戶打車的時候真的很急,那麼他們應該會願意接受一定的安全隱患,「這是顯而易見的勝利,」他說道,盡管行業內存在很多效仿者和競爭者,但 Kalanick 似乎毫不擔心他們會影響到 Uber 的地位。



(《財富》雜志封面,圖源:Texture)

Uber 的前開發人員體驗部主管 Chris Messina 表示,對 Kalanick 的評價要考慮到交通運輸行業的大背景,「Uber 所處的行業裡已經有瞭許多既得利益者,他們用一種與矽谷的科技巨頭們完全不同的方式管理運營公司,」Messina 說道,「那麼,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 Travis 和他創造的企業文化,這樣做對嗎?我們真的是在拿同一類東西做對比嗎?」

比特和原子之間

Uber 的故事和 Kalanick 的個人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他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現實主義者,他在數字與現實之間,販賣著物聯網的觀念,以一傢創業公司的身份影響瞭互聯網之外的真實世界。



(抵制 Uber 的出租車,圖源:Quartz)

Kalanick 可能並沒有跟上科技公司領袖們的進步的步伐,但他的商業模式卻捕捉到瞭當下懶惰的消費者們的想法。多年以來,Kalanick 發現,Uber 的便利性引發瞭人們對公司策略的擔憂,多年以來,他因這些本能的發現而受人敬仰。

2014 起,他連續兩年被提名為 Crunchie(科技創業公司界的奧斯卡,由著名的科技媒體 Techcrunch 舉辦)的年度 CEO。到 2015 年,Uber 的市值達到瞭 630 億美元,Kalanick 也成為瞭當年《時代》雜志年度人物的亞軍。



(Travis 在 Crunchie 頒獎典禮上發言,圖源:Travis Kalanick - RSSing.com)

不過,回想起來,Kalanick 一直以來采取的競爭策略都沒有什麼原則而言,為瞭統計數據,在 Uber 被指控私下裡使用「Greyball」技術追蹤手機 app 裡的個人數據,這傢公司還被發現使用一種他們自己稱之為「上帝視角」的工具,這種工具可以定位 Uber 的用戶,CEO Travis 曾經用這個工具跟蹤瞭一位不知情的記者。

上周,Recode 報道稱一位 Uber 的高管拿到瞭一份被印度 Uber 司機強奸的女人的醫療報告,同時有記錄稱 Kalanick 和他的左膀右臂、公司的業務主管 Emil Michael 都看過瞭這份報告文件,他們對此的反應首先是質疑其真實性,並懷疑是 Uber 在印度的競爭對手 Ola Cabs 在暗中使壞。



(Emil Michael,圖源:SFGate)

對於 Uber 比較早的一些指控大多與歧視女性有關,除瞭跟蹤一名女記者和性侵犯事件以外,2014 年,Emil Michael 還被指曾經瘋狂地抹黑一位批評過 Uber 的女記者 Sarah Lacy。

但直到三年後,Uber 前工程師 Susan Fowler 發表的一篇博文才真正給 Kalanick 帶來瞭致命性的打擊。Fowler 講述瞭一段令人不適的故事,從在 Uber 遭遇一位經理的性騷擾到另一位經理因她舉報瞭性別歧視的現象而進行報復行為。在此之間,Fowler 曝光瞭這傢公司內部如何腐敗,高管如何在公司內部傳播「利益均沾論」,人力資源部如何欺騙投訴者,並對那些高層的特殊的照顧手段。

Uber 董事會在協助 Holder 調查之後,對 Fowler 的揭露行為作出瞭非常積極的回應,她向員工保證,Uber 不會再雇傭那些「高智商混蛋」瞭。

好日子從特朗普上臺那天起就到頭瞭

Uber 運勢的急轉直下開始於今年 1 月的一次政治運動之後,那時特朗普剛剛上任,這樣一個國傢性的時刻對 Uber 這樣的公司來說是非常危險的,這些公司象征著一些經濟上的分裂,並且深深影響瞭此次美國的總統大選:比如自動化生產帶來的失業問題,人們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沒有能力保持體面的收入,少數當權派力量更加鞏固,Uber 司機與用戶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等等。

社交媒體上對 Uber 的誤解更加劇瞭公司形象的惡化,在出租車司機集體罷工抗議特朗普移民禁令的事件中,Uber 並沒有順從群眾暫停服務,加上 Kalanick 當時還在特朗普的經濟委員會裡任職,整體給人一種刻意破壞抗議行動的形象。



(民眾對 Uber 的行為提出抗議;圖源:Daily Wire)

Uber 隨即遭到瞭網友的抵制,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今年 1 月下旬爆發的 #DeleteUber 運動中,有超過 20 萬人刪掉瞭手機上的 Uber 應用,Kalanick 也被迫辭去瞭委員會的職位。

迫不得已尋求改變

但是 Uber 的改革並不是因為消費者,也不是因為集體訴訟的官司或者同司機就誤導性承諾和利益不足達成的協議。最終使得 Uber 不得不走上改革這條路的是員工的待遇問題。隨著穆斯林禁令的頒發,矽谷公司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隻有當他們的員工士氣打擊時才想得起來要解決的問題。

但真正迫使 Uber 改革的並不是消費者,也不是成堆的訴訟官司或者與司機之間達成的協議。最終使得 Uber 不得不走上改革這條路的是員工的待遇問題。



(Susan Fowler,圖源:Recode)

Eric Holder 在建議書的第一行就提到瞭 Fowler 的問題,董事會於周末投票決定實施全部 13 頁的意見建議,包括改變所謂的「高層基調」,修改 Kalanick 制定的公司價值觀條例,剔除「為勝利不擇手段」等狼性文化的因素。

在會議上,董事們向員工保證,未來他們將不再鼓勵員工加班甚至「永遠保持工作狀態」。

Uber 改變瞭全世界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同時也加劇瞭 Uber 作為一傢創業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人才需台中商標註冊求問題以及同時帶來的潛在道德困境。

不論是現任的還是已經辭任的員工,包括 Fowler 本人在內,都對 Uber 的改革能夠起到效果持懷疑態度。雖然Kalanick 暫時離開瞭 Uber,但未來會怎樣我們還不好說,時間終會告訴我們這傢公司能否在「有毒」CEO 領導地位不變的條件下,改變公司的風氣,劃掉「混蛋」和「優秀」之間的等號。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投訴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lms458z2x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